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数字货币,自2009年诞生于美国后,逐渐引起全球关注,而其进入中国交易的历程,是一段伴随着市场探索、政策演变的复杂过程。
初入中国的悄然萌芽
大约在2013年前后,比特币开始在中国的一些特定圈子和互联网平台上出现交易迹象,彼时,中国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众多投资者对新兴的投资领域保持着高度关注,比特币以其独特的去中心化特性、总量有限等特点,吸引了部分敏锐的投资者目光,一些早期接触到比特币概念的人开始尝试在国内的一些非正规交易渠道进行比特币的买卖操作,但此时,比特币在中国还处于非常小众的、不被广泛认知的阶段,交易规模极小,主要是一些对新兴技术和投资充满好奇的群体在参与。
交易渐趋活跃与政策初涉
到了2013年,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逐渐活跃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比特币的潜在价值,交易平台开始在国内陆续出现,由于比特币并非法定货币,其交易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该通知的发布旨在规范比特币相关交易行为,提醒公众比特币交易存在较大风险,但这一通知并没有完全阻断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只是让其交易从相对无序的状态开始向有一定规范的方向发展,国内一些比特币交易平台依然在政策框架下继续运营,比特币的交易活动仍在一定范围内持续。
背景剖析与风险初显
比特币进入中国交易有其多方面背景,从全球层面看,当时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数字货币热潮,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逐渐辐射到中国,而在中国国内,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为比特币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使得部分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这种新兴的投资品种,但随着交易的开展,比特币交易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其一,价格波动极为剧烈,2013年比特币价格曾经历大幅上涨,又在后续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给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资产波动风险,其二,比特币交易不受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严格规范,存在交易平台自身的安全风险,比如可能遭遇黑客攻击导致用户资产损失,还存在市场操纵风险等,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市场的不规范进行价格操纵,侵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监管加强与交易走向规范
之后,中国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力度,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再次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规定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这一公告对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国内很多比特币交易平台陆续关闭,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逐步从相对混乱的状态走向规范和受限。
回顾比特币进入中国交易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悄然出现,到交易渐趋活跃,再到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反映了虚拟货币在中国从无序发展到规范管理的历程,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受到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影响,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虚拟货币交易中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复杂局面,随着监管的持续深入,虚拟货币的交易将更加合规有序,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需要持续关注其在政策框架内的走向,同时也提醒投资者要充分认识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谨慎参与相关投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