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人工智能与科学计算高速发展的今天,算力已成为继电力、数据之后的第三大基础资源,大量算力仍被闲置在矿场、IDC 机房和个人显卡里,而另一边,初创公司、高校实验室却常常为一次模型训练或一次渲染任务排队数周,算力交易网站的出现,正像当年的电力交易所一样,把分散的供给与碎片化的需求精准撮合,让“闲置 GPU”秒变“云端超算”。

以国内领先的算力交易网站“算力云市”为例,平台通过容器化技术把矿机、服务器甚至游戏显卡的空闲周期切片成可计量的“算力分钟”,用户像买云服务器一样下单,系统自动匹配距离最近、延迟最低的节点,对于供给方,一张 3090 显卡每天可额外收入 18~25 元;对于需求方,一次 512×512 的 Stable Diffusion 出图成本被压到 0.02 元,比传统云厂商低 40%。

更值得关注的是,算力交易网站正在突破“挖矿”与“渲染”两大场景,某生物制药公司近期通过平台调度 200 张 A100,在 36 小时内完成 1000 万分子对接任务,费用仅为自建集群的 1/5;而一位天文爱好者也能用 10 元租用 10 张 4090,在一夜之间处理完 200GB 的深空照片,平台内置的信用评分与智能合约,让陌生人之间的算力共享变得像淘宝购物一样简单。

监管、能耗、数据安全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毫无疑问,算力交易网站正把“计算”从固定资产变成可流通的液体资产,为下一轮 AI 爆发储备了最基础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