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以太坊交易体系时,往往只想到“发一笔转账”或“调一次合约”这样的表面动作,从用户点击“确认”到链上状态最终不可逆地改变,中间隐藏着一条由多个层级、多种角色、多种机制共同构成的复杂流水线,本文尝试把这条流水线拆解成七个阶段,并穿插介绍Gas竞价、Mempool博弈、EIP-1559、MEV、Layer2 Rollup等关键概念,帮助读者建立对以太坊交易体系的立体认知。

意图层:从钱包签名到交易广播
  任何一笔以太坊交易的起点都是用户的钱包,当用户在MetaMask、Rabby或WalletConnect等界面里输入目标地址、数额、附加数据并点击“确认”时,钱包会调用私钥进行ECDSA签名,生成一笔符合RLP编码规范的交易,此时交易尚未上链,仅存在于本地,钱包随后通过JSON-RPC接口把交易广播到它所连接的以太坊节点,节点再向自己的对等节点(peer)扩散,最终进入全网可见的Mempool(内存池)。
  在Mempool中,交易按Gas Price或Priority Fee排序,矿工/验证者会优先打包收益更高的交易,这里就出现了第一个博弈:如果用户给的Gas太低,交易可能长时间滞留;如果给得太高,又可能白白多付费用,EIP-1559上线后,基础费(Base Fee)+小费(Priority Fee)模型部分缓解了这种焦虑,但并未消除竞价本质。

共识层:区块提议与验证
  以太坊在The Merge之后采用PoS共识,每个Slot(12秒)会随机选出一个验证者作为区块提议者(Proposer),该验证者从本地Mempool挑选交易,组装成执行负载(Execution Payload),再与共识层信标块(Beacon Block)组合,广播到网络,其他验证者对该区块进行验证与投票,两轮投票(Attestation)通过后,区块达到最终性(Finality)。
  这一阶段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1. 验证者可以自行调整Mempool策略,例如拒绝某些OFAC制裁地址的交易,这引发了“交易审查”争议;
  2. 区块大小不再是硬性Gas Limit,而是弹性目标,允许短期内小幅膨胀,以吸收突发需求。

执行层:EVM状态转换
  区块被确认后,所有客户端按顺序执行交易,更新世界状态,EVM的栈式虚拟机设计决定了每笔交易必须顺序执行,无法并行,这是以太坊吞吐量的根本瓶颈,执行过程中会消耗Gas,一旦Gas不足即回滚,已消耗的Gas不退,执行结果以State Trie、Receipt Trie、Transaction Trie三棵MPT树的形式持久化到LevelDB数据库中。
  开发者常通过事件日志(Event Log)检索执行结果,例如DeFi协议监听Transfer事件更新用户余额,这些日志同样被共识层认可,成为“软共识”的一部分。

MEV供应链:搜索者、构建者与中继
  在Mempool与区块提议之间,出现了一条灰色产业链:MEV(最大可提取价值),搜索者(Searchers)用算法监控待打包交易,发现套利、清算、三明治机会后,生成捆绑包(Bundle)发送给区块构建者(Builders),构建者把多个Bundle与普通交易组装成利润最大化的完整区块,通过MEV-Boost中继(Relays)提交给验证者。
  MEV带来了链上流动性效率提升,也加剧了普通用户被“夹”的风险,Flashbots、MEV-Share、MEV-Blocker等方案试图把MEV收益透明化或返还给用户,但彻底消除仍遥遥无期。

数据可用性层:Blob与EIP-4844
  Rollup崛起后,以太坊主链的角色从“执行”转向“共识+数据可用性”,Optimistic Rollup与ZK Rollup把大量交易压缩成批次(Batch),定期向主网提交“状态根+压缩数据”,为防止Rollup运营者隐藏数据,EIP-4844引入了Blob交易类型,把数据放到共识层而非执行层,大幅降低Gas成本。
  Blob的设计让以太坊区块新增一个Sidecar字段,验证者只需下载并广播Blob,无需EVM执行,从而在不增加节点计算负担的前提下,把数据可用性吞吐量提升一个数量级,未来完整版Danksharding将进一步把Blob数量从4个提升到64个,为Rollup提供更低成本的安全保障。

跨层结算:从L2到L1的最终性
  Rollup用户在L2上发起交易,几秒即可得到“软确认”,但要获得与L1同等的安全性,必须等待批次被提交并争议期结束(Optimistic Rollup需7天,ZK Rollup几乎实时)。
  跨层桥合约(如Optimism Gateway、Arbitrum Bridge)通过验证Merkle Proof实现资产双向流动,用户把ETH锁在L1桥合约,L2铸造对应WETH;反向赎回时,桥合约验证L2状态根后解锁ETH,整个过程依赖以太坊主网作为最终结算层,任何L2作恶都能被L1合约发现并惩罚。

账户抽象与下一代交易范式
  传统EOA(外部账户)交易模型要求用户持有ETH支付Gas,且一次只能执行一个动作,ERC-4337通过引入UserOperation与Bundlers,把交易逻辑从协议层搬到合约层,实现“无ETH也能付Gas”“批量调用”“社交恢复”等高级功能。
  账户抽象与Rollup结合后,用户可以在L2享受更低Gas、更高吞吐,同时通过Paymaster合约让项目方或第三方代付Gas,进一步降低门槛,未来以太坊交易体系将呈现“L1极简共识+L2丰富执行+账户抽象入口”的三层结构,用户体验接近Web2,而底层去中心化与安全性仍由以太坊保证。

结语
  从Mempool里的一次广播到Rollup上的毫秒确认,以太坊交易体系已经演化成横跨网络、共识、执行、数据可用性、MEV市场、跨层桥、账户抽象的庞大生态,理解这条链路不仅有助于开发者优化Gas、设计更安全的协议,也能让普通用户明白“为什么交易卡住”“为什么Rollup提款需要等待”“为什么Gas费忽高忽低”,随着EIP-4844、Danksharding、账户抽象逐步落地,以太坊交易体系将继续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扩展性”的不可能三角中寻找新的平衡点,为下一个十亿级用户打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