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离职”四个字,在2023年的金融圈里像一枚深水炸弹,炸出了许多水面之下的暗流,从年初开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陆续传出核心岗位人员“批量出走”的消息:既有干了十五年的老审核员,也有刚升上部门副总的年轻骨干;既有拿着“金手铐”股权激励的中层,也有手握发审大权的资深专家,他们或跳槽买方、或自立门户、或干脆彻底告别资本市场,留下的是一串长长的离职名单和无数市场猜测,人们不禁要问:曾经被视为“体制内天花板”的交易所,为何突然失去了吸引力?这场看似个体的职业选择,背后又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局?
一、从“金饭碗”到“围城”:交易所光环的褪色
十年前,如果一位金融硕士拿到交易所offer,几乎可以等同于“人生赢家”,稳定、体面、户口、分房、子女教育,这些体制内福利叠加了资本市场改革的红利,让交易所岗位成为清北复交毕业生眼中的“金饭碗”,短短几年,风向变了,首先是薪酬倒挂:一位在深交所上市审核部工作八年的资深经理,税后年薪不足60万元,而同期跳去头部券商投行的同学,年终奖就能拿到这个数字,其次是晋升天花板:交易所的职级体系与公务员序列高度对标,35岁仍是“处级”并不罕见,而同龄人在券商早已是董事总经理(MD),更关键的是,随着注册制全面推行,交易所的审核权被大幅“削权”,从“生杀予夺”的裁判员变成“问询式”的辅导员,权力溢价迅速蒸发,一位离职的科创板审核员私下感慨:“以前企业上市要给我们‘烧香拜佛’,现在材料齐备就能排队,我们的存在感越来越像‘客服’。”
二、“离职三件套”:薪酬、自由与成就感
交易所离职潮并非简单的“钱没给够”,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推力”与“拉力”,推力方面,除了薪酬竞争力下降,还有愈发严格的合规要求:亲属股票账户申报、社交软件备案、甚至同学聚餐都要提前报备,一位北交所离职员工笑称:“在交易所工作,连炒股的快乐都被剥夺了。”拉力方面,买方机构抛出的橄榄枝极具诱惑:私募开出三倍年薪+carry分成,家族办公室承诺“不打卡、不坐班”,更有头部PE直接给合伙人title,但真正让金融精英下定决心的,是“成就感”的迁移,一位原上交所债券部副总在离职信中写道:“我曾以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就是成就感,直到我去了一家产业基金,亲手把一家硬科技公司从亏损做到上市,才发现‘创造’比‘审核’更让人热血沸腾。”
三、人才流动的连锁反应:监管真空与市场狂欢
交易所的“失血”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首先是审核效率下降:某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反馈回复等了45天,远超注册制“20个工作日”的承诺,原因是“负责的行业组离职了两个人,新人还在交接”,其次是监管套利空间显现:离职人员加盟的私募机构,恰好重点布局了前任同事负责审核的行业,虽然合规上设置了“冷却期”,但“人走茶不凉”的质疑始终存在,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市场生态的重塑——当交易所不再是人才“终点站”,资本市场的权力版图开始松动,一位资深保代观察到:“以前上市要搞定交易所,现在得搞定前交易所的人。”这种“旋转门”效应,既加速了监管与市场的知识流动,也埋下了利益输送的隐忧。
四、离职者的AB面:从“系统人”到“市场人”的阵痛
离开交易所的精英们,并未全部迎来想象中的“诗与远方”,A面是光鲜的:有人跳槽后第一年就拿到千万carry,有人创办的FA机构半年做成三单IPO,但B面是残酷的:习惯了体制化流程的审核员,在私募投决会上被合伙人质问“为什么这个项目DCF模型假设如此激进”;曾掌管发审大权的处长,发现自己在家族办公室连会议纪要都要亲自写,更隐秘的落差来自身份认同——在交易所时,企业董事长会亲自到电梯口迎接;跳槽后,同样的董事长可能只派董秘来对接,一位前深交所上市委委员在深夜朋友圈写道:“离开体制才知道,以前别人尊重的不是你,是你坐的那把椅子。”
五、交易所的反击:挽留、改革与妥协
面对离职潮,交易所并非无动于衷,上交所率先推出“专业序列”改革,把审核员分为P1-P7职级,最高档年薪对标券商MD;深交所试点“项目跟投”制度,允许员工以LP身份参与战略配售;北交所则打出“情感牌”,给工作满十年的老员工颁发“金质勋章”,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加薪30%仍不及市场一半,跟投项目锁定期长达三年,而勋章无法解决孩子上学问题,一位人力资源总监坦言:“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是整个资本市场的预期。”
六、尾声:当“铁饭碗”成为“摆渡船”
交易所离职潮或许只是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巨变的一个缩影,从审批制到注册制,从监管主导到市场主导,从“权力中心”到“服务平台”,交易所的职能转型必然伴随人才结构的洗牌,那些离开的精英,带走了监管经验,也带走了旧时代的烙印;那些留下的人,需要重新定义“稳定”与“价值”,正如一位离职员工在告别邮件里写的:“交易所像一艘大船,曾载我渡过职业的惊涛骇浪;如今我选择跳上小船,去亲手划桨,这不是逃离,而是寻找下一片海域。”
当“交易所离职”从新闻变成常态,我们终将明白:没有永恒的“铁饭碗”,只有不断进化的市场,而每一次精英的出走与回归,都在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