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明确的是,虚拟货币(如所谓“美人鱼币”)并非法定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且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多次发布公告,明确禁止任何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以及交易活动,不存在“还能在哪里交易”的合法渠道,提醒广大投资者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概念的炒作,各类“虚拟货币”层出不穷,部分不法分子打着“创新金融”“数字资产”等旗号,发行所谓“空气币”“传销币”,通过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回报等方式诱骗投资者参与交易,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侵害公众财产安全。“美人鱼币”若属于此类虚拟货币,其交易行为本身就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参与者需警惕以下风险:
法律风险: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等文件,虚拟货币兑换、交易等活动均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任何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交易场所、中介服务、资金结算等行为,均涉嫌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刑事犯罪,此前,多地警方已查处多起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案件,涉案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投资者的资金损失也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金融风险:价格波动剧烈,平台倒闭与诈骗风险并存
虚拟货币缺乏实际价值支撑,其价格完全由市场炒作决定,极易出现暴涨暴跌,部分不法平台通过操纵价格、虚假交易等方式制造“赚钱效应”,吸引投资者入场后迅速跑路,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2022年以来,全球多个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因流动性危机倒闭,数百万投资者资金被冻结,损失无法挽回,虚拟货币交易通常通过境外平台或非法渠道进行,交易过程中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极易遭受黑客攻击、钓鱼诈骗等风险。
社会风险:助长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危害社会稳定
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和跨境流通性使其成为洗钱、恐怖融资、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转移非法资金,逃避监管部门的调查和追踪,严重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虚拟货币交易的高风险特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
合法投资渠道才是财产安全的根本保障
面对各类虚拟货币的诱惑,广大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自觉远离虚拟货币交易,我国合法的投资渠道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这些投资产品受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法律保护,在进行投资时,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仔细了解产品风险,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决策,切勿轻信“高收益、零风险”的虚假宣传。
监管部门持续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维护金融秩序
为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保护公众财产安全,我国监管部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依法查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相关业务活动,清理违法宣传和推广行为,有力遏制了虚拟货币交易的蔓延,监管部门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对虚拟货币风险的认识,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
虚拟货币交易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的非法金融活动,参与其中不仅可能面临财产损失,还需承担法律责任。“美人鱼币”等所谓虚拟货币的交易渠道均不合法,不存在“安全交易”的可能,广大投资者应充分认识虚拟货币的风险危害,坚决抵制虚拟货币交易,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如发现虚拟货币交易相关违法线索,可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