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当加密货币市场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时,币安(Binance)在香港正式成立,从一间小型办公室的初创团队,到如今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超1.2亿用户的加密生态巨头,币安用八年时间,不仅改写了自身的发展轨迹,更深刻影响了全球加密行业的格局。

初创:抓住浪潮,三个月登顶全球交易量

2017年的加密市场正经历ICO(首次代币发行)热潮,大量新项目涌现,用户对多样化交易需求激增,币安创始人赵长鹏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以“快速上币、低交易手续费”为核心策略切入市场,上线仅三个月,币安便凭借超过200种交易对的丰富选择、0.1%的行业超低费率,以及对主流币种和新兴代币的全覆盖,迅速超越当时的头部交易所,登顶全球交易量榜首,这一“闪电式崛起”不仅奠定了币安的行业地位,更开创了加密交易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竞争范式。

扩张:从交易所到全链条加密生态

成立第二年,币安便启动全球化战略,先后在日本、马耳他、新加坡等地布局,并推出币安链(Binance Chain),为项目提供去中心化发行与交易基础设施,2020年,币安智能链(BSC)上线,凭借兼容以太坊虚拟机(EVM)的特性和低Gas费优势,迅速成为DeFi(去中心化金融)爆发期的核心阵地,推动DeFi用户规模从百万级跃升至千万级。

币安的业务版图持续扩张:Launchpad助力数百个优质区块链项目完成早期融资,币安NFT市场成为全球交易量前三的数字藏品平台,币安支付(Binance Pay)打通加密货币与现实世界的支付场景,币安学院则为超5000万用户提供免费的区块链知识教育,从现货交易到衍生品、从中心化服务到去中心化生态、从金融到教育,币安用八年时间构建起“交易-基建-应用-教育”的全链条加密生态,成为行业内“生态最完整”的平台之一。

挑战与进化:在合规与创新中平衡

八年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币安曾遭遇黑客攻击,损失7000枚比特币,这一事件推动其建立“安全资产基金(SAFU)”,承诺用平台收入的10%注入基金,为用户资产安全兜底,这一机制后来被行业广泛借鉴,2021年起,全球加密监管趋严,币安主动调整策略,通过收购合规牌照(如美国的Binance.US、欧盟的MiCA牌照)、建立本地合规团队等方式,在不同市场实现“合规化运营”,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运营许可。

技术创新始终是币安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区块链行业对高性能、低能耗的需求,币安在2023年推出Layer2解决方案“Binance Smart Chain zkSync Era”,将交易速度提升至每秒万笔级别;2024年,其自主研发的“币安量子链”更是在安全性与可扩展性上实现突破,为Web3应用落地提供了新的技术底座。

八年沉淀:定义行业,更服务未来

截至2025年7月,币安已走过八个春秋,这八年里,它不仅见证了比特币从1万美元到6万美元的周期波动,更参与推动加密货币从“小众投资品”向“主流金融基础设施”的转变——全球已有超2000万家商户支持币安支付,币安智能链上运行着超5万个DApp,其生态内的稳定币BUSD流通市值一度突破200亿美元。

对于“币安交易所多少年了”这个问题,答案是八年,但这八年的意义远不止于时间的流逝:它是加密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缩影,是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碰撞的产物,更是一家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用“速度”与“韧性”书写的成长史诗,随着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币安的故事或许才刚刚进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