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场外交易(OTC)作为币圈重要的交易方式,其合法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OTC交易指的是交易双方直接通过线下或第三方平台完成点对点的加密货币买卖,不通过传统交易所,这种交易模式的法律边界在全球范围内尚未统一,在中国更是面临严格监管。
从中国法律框架来看,OTC币圈场外交易的合法性存在明确风险,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通知特别指出,任何为个人或企业提供虚拟货币交易、兑换等服务的行为均涉嫌违法,而OTC交易作为虚拟货币流通的重要环节,自然被纳入监管禁止范围,此后,多地监管部门持续打击OTC交易平台及服务商,关停相关网站和APP,对违规主体采取法律措施。
从实际操作风险来看,OTC交易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其难以被有效监管,容易成为洗钱、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部分平台或个人通过OTC交易规避外汇管制,将资金转移至境外,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条例》;还有不法分子利用OTC交易的匿名性,进行虚拟货币传销、诈骗,导致投资者资金损失,由于缺乏交易所的资金托管和风控机制,OTC交易中常见的“虚假交易”“资金冻结”等纠纷难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投资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加密货币OTC交易采取相对宽松的态度,但中国的监管政策始终坚持“零容忍”原则,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参与虚拟货币OTC交易均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多地警方通报的虚拟货币诈骗案件中,OTC交易平台及中介成为重点打击对象,进一步印证了监管层的整治决心。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清醒认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的高风险性和法律合规风险,合法的投资渠道由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任何脱离监管的“创新金融”活动均可能暗藏陷阱,与其追逐虚拟货币的短期收益,不如选择合规的投资产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实现资产配置。
在中国当前的法律和监管环境下,OTC币圈场外交易不仅不具备合法性,还伴随多重法律和财务风险,参与者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维护自身财产安全和金融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