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户询问“币看交易所怎么卖币”等相关问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国严禁任何虚拟货币的交易炒作活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的公告和通知,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且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本文将从监管政策、风险警示、合规建议三个方面,帮助公众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本质和危害,远离此类违规行为。
监管政策明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属非法金融活动
自2013年以来,我国监管部门持续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保持高压态势,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兑换、交易等活动均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任何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2022年以来,多地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对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通道”“平台”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所谓“币看交易所”等平台,无论境内外,只要向中国境内用户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均涉嫌违反我国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规定,参与虚拟货币交易可能涉及非法经营、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相关权益不受法律保护,甚至需承担刑事责任。
虚拟货币交易的四大核心风险,不容忽视
法律风险:参与即违法,权益无保障
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已被明确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交易双方的合同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平台跑路、资金被骗,投资者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追回损失,近年来,多地警方通报的虚拟货币诈骗案中,受害者往往因平台倒闭、操盘手卷款潜逃而血本无归,且难以维权。
市场风险:价格剧烈波动,本质是“击鼓传花”
虚拟货币缺乏实际价值支撑,价格完全由市场炒作决定,容易被少数机构或个人操控,某虚拟货币单日涨幅可达数百倍,次日又可能暴跌90%以上,投资者随时面临“清零”风险,历史数据显示,超过90%的虚拟货币最终沦为“空气币”,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将全部蒸发。
平台风险:无监管背书,随时可能“暴雷”
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不受我国监管,其运营资质、资金安全、信息披露等均无保障,部分平台甚至本身就是诈骗团伙搭建的“杀猪盘”,通过虚假宣传吸引用户入金后,以“冻结账户”“需要缴纳保证金”等理由骗取更多资金,平台还可能因服务器在境外、技术安全漏洞等问题,导致用户信息泄露、资产被盗。
合规风险:涉嫌洗钱、非法集资等犯罪
虚拟货币交易具有匿名性、跨境流动便利等特点,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洗钱、恐怖融资、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根据我国《反洗钱法》,个人参与虚拟货币交易可能被认定为“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支付结算便利”,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选择合法投资渠道
面对虚拟货币交易的重重风险,公众应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自觉远离各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
- 认清本质,拒绝诱惑:虚拟货币不是“投资品”,而是一种投机工具,其“高收益”背后是“高风险”和“高违法性”,不要轻信“一夜暴富”“稳赚不赔”等虚假宣传,避免被利益冲昏头脑。
- 遵守法规,主动远离:不参与任何虚拟货币的买卖、兑换、挖矿等活动,不下载、不使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不向他人推荐虚拟货币投资。
- 保护信息,警惕诈骗: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泄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遇到虚拟货币相关的诈骗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 选择合规渠道:合法的投资渠道包括股票、基金、债券、理财产品等,这些产品受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监管,资金安全和投资者权益有明确保障。
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政策清晰明确,态度坚决——任何虚拟货币交易均属非法,参与即需承担法律后果,与其在非法平台中“赌徒式”投机,不如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方式,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天上不会掉馅饼,远离虚拟货币,才是对个人财产最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