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当比特币价格还不足10美元、加密货币尚被视为“极客玩具”时,币库(Coinbase)交易平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式成立,这一节点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起点,更成为加密货币从边缘走向主流的重要注脚,作为全球最早一批合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库的成立时间,恰好锚定了行业从混沌到有序的关键转折期。

成立背景:加密货币早期的“破局者”需求

2012年的加密货币市场,尚处于蛮荒时代,彼时比特币诞生仅4年,交易渠道分散且混乱,多数平台缺乏监管、安全漏洞频发,普通用户几乎难以接触这一新兴资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前Airbnb工程师布莱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与前高盛交易员弗雷德·埃尔萨姆(Fred Ehrsam)共同创立了Coinbase(中文译名“币库”),初衷是打造一个“像银行一样安全、像电商平台一样易用”的加密货币交易入口。

成立初期,币库仅支持比特币一种资产,用户需通过银行转账购买,流程远不如现在便捷,但相较于当时依赖点对点交易、缺乏客服的平台,币库凭借“合规优先”的定位脱颖而出——它率先引入身份验证(KYC)机制,与美国银行系统对接,并主动与监管机构沟通,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货币服务业务许可(MSB)的加密货币平台,这一决策为其后续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合规基础,也让“币库成立时间”成为行业合规化进程的重要坐标。

从初创到上市:十年成长见证行业爆发

币库的发展轨迹,几乎与加密货币行业的扩张同步,2013年,随着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币库用户量突破10万;2015年,它推出机构级托管服务,吸引对冲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入场;2017年,加密货币牛市来袭,币库新增用户超1000万,市值一度飙升至100亿美元。

真正让币库“出圈”的,是2021年4月14日的纳斯达克直接上市(DPO),作为“加密货币第一股”,其开盘市值达850亿美元,远超当时多数传统金融科技公司,此时距离其成立已过去近9年,而比特币价格已从2012年的不足10美元涨至6万美元,加密货币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美元,币库的上市,被视为行业从“小众资产”向“主流投资品类”跨越的标志性事件——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2012年那个看似平凡的夏天。

成立时间的行业意义:从“极客工具”到“金融基础设施”

币库的成立时间(2012年),恰好处在加密货币发展的“早期启蒙阶段”与“规模化前夜”之间,在此之前,行业参与者多为技术爱好者;在此之后,随着币库等合规平台的出现,普通投资者、机构资金开始系统性入场。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币库的十年成长,折射出加密货币行业的三大变迁:其一,监管从“空白”到“框架化”,币库从最初主动申请MSB许可,到如今在全球30多个国家获得牌照,推动行业告别“野蛮生长”;其二,用户从“极客”到“大众”,截至2023年,币库全球用户超1亿,其中不乏传统金融机构客户;其三,资产从“单一比特币”到“多元化生态”,如今币库支持超200种加密货币交易,涵盖NFT、DeFi等新兴领域。

时间沉淀下的行业坐标

回望币库2012年的成立,它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起点,更是加密货币行业从“边缘试验”走向“全球金融变量”的见证者,从比特币不足10美元到市值超万亿美元,从“无人问津”到各国央行研究数字货币,币库的成长轨迹与行业发展深度绑定,当人们讨论加密货币的历史时,“2012年币库成立”已成为绕不开的关键节点——它标志着行业开始拥抱合规、走向大众,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如何在新兴领域平衡创新与风险”的范本,随着区块链技术进一步融入金融、科技等领域,币库的故事或许还将续写,但2012年那个夏天埋下的种子,早已生长为行业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