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平数字交易所是否为诈骗平台”的质疑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不少投资者反映,在该平台进行虚拟货币交易时遭遇“无法提现”“客服失联”“诱导高额投资”等问题,引发社会对其合法性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用户亲历、监管政策及行业常识,对天平数字交易所的运作模式及风险进行深度解析。
用户亲历:从“高收益诱惑”到“血本无归”的陷阱
天平数字交易所(以下简称“天平交易所”)宣称成立于2021年,主打“虚拟货币交易、理财、挖矿”等业务,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投放广告,以“新手注册送100元”“比特币年化收益50%”“零风险躺赚”等话术吸引投资者,来自河南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2023年8月,我在抖音上看到天平交易所的广告,说‘投资1万元,每月赚2000元’,客服还发了很多‘用户盈利截图’,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2万元,起初账户里的‘收益’每天都在涨,但当我想提现5000元时,APP提示‘账户异常,需缴纳10%保证金’,我交了2000元后,又被要求‘升级VIP才能提现’,直到我意识到不对,已经投了5万元,客服也彻底失联了。”
类似的经历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12315平台上,关于天平交易所的投诉超过200条,核心问题均为“无法提现”“诱导投资”“虚假宣传”,有投资者表示,平台会通过“导师带单”“内部消息”等方式,诱导用户加大投资,最终将账户冻结,切断联系。
监管视角:未获资质,业务涉嫌违法
针对虚拟货币交易,我国监管政策始终明确且严格,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2021年,央行进一步强调“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要求“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经查询,天平交易所未在国内取得任何金融牌照(如证券期货经营许可证、支付业务许可证),其开展的“虚拟货币交易”“理财收益”等业务均违反上述《公告》要求,平台服务器位于境外,资金流向不透明,存在“卷款跑路”的高风险。
如何识别虚拟货币诈骗平台?
天平交易所的运作模式符合典型的“虚拟货币诈骗”特征,投资者需警惕以下几点:
- “高收益、无风险”的虚假宣传: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虚拟货币波动极大,宣称“年化50%以上、零风险”的平台必然是陷阱;
- “诱导投资+无法提现”的套路:通过“新手福利”“导师带单”吸引用户入场,待用户加大投资后,以“账户异常”“升级权限”等理由拒绝提现;
- 未获合法资质:国内没有任何一家虚拟货币交易所是合法的,凡宣称“合规经营”的平台均为虚假宣传;
- 资金流向不透明:要求用户将资金转入私人账户、境外账户,或通过“USDT”等虚拟货币充值,均存在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远离虚拟货币诈骗,守护财产安全
天平数字交易所的问题,本质是虚拟货币诈骗的一个缩影,面对“高收益”的诱惑,投资者需保持理性,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若遭遇类似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携带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并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尽可能挽回损失。
虚拟货币交易在我国属于非法活动,参与其中不仅可能血本无归,还可能触犯法律,守护财产安全,需从远离非法平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