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台普通电脑上挖出了比特币的创世区块(Block 0),获得了50个比特币的初始奖励,这一事件开启了比特币的历史,但关于“中本聪挖的矿怎么交易”的问题,却隐藏着诸多技术细节与市场谜题。

中本聪挖的“矿”有两类:创世区块与早期区块

中本聪的挖矿产出分为两部分:

  1. 创世区块的比特币:根据比特币代码设计,创世区块的奖励(50 BTC)被永久锁定,无法交易,因为代码中规定,交易的输入必须来自“高度大于0的区块”,而创世区块的高度为0,因此这50个比特币永远躺在地址1A1zP1eP5QGefi2DMPTfTL5SLmv7DivfNa中,成为比特币网络的“图腾”。
  2. 早期区块的比特币:在创世区块之后,中本聪继续挖矿,直到2010年年底停止(据推测),据区块链数据显示,中本聪控制的地址共持有约100万个比特币(主要来自第2至第100000个区块的奖励),这些比特币理论上可以交易,但至今未被移动过。

早期比特币的交易逻辑:从点对点到交易所

如果中本聪要交易早期挖出的比特币,流程与普通比特币交易一致,但需满足两个前提:

  • 私钥存在:中本聪必须持有对应地址的私钥(如1A1zP1eP5QGefi2DMPTfTL5SLmv7DivfNa的私钥),才能签署交易。
  • 网络确认:交易需广播至比特币网络,由矿工打包进区块(通常需要6个确认),完成所有权转移。

但在2009-2010年比特币早期,没有中心化交易所,交易主要通过点对点(P2P)方式完成:

  • 比如2010年5月,程序员拉斯洛·豪涅茨(Laszlo Hanyecz)用10000个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披萨,就是通过比特币论坛(Bitcointalk)联系卖家,再通过IRC聊天软件发送交易信息。
  • 中本聪若要交易,可能会在论坛或聊天软件中发布出售信息,与买家协商价格(早期比特币价格极低,甚至低于1美分),然后通过私钥签署交易,将比特币转入买家地址。

中本聪的比特币为何未流入市场?

尽管理论上可以交易,但中本聪的100万个比特币至今未被移动,主要有以下推测:

  1. 私钥丢失:中本聪可能在2010年停止活动后,丢失了私钥(比如硬盘损坏、密码遗忘),导致比特币永久冻结。
  2. 故意持有:中本聪可能希望保持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属性,避免自己的大量抛售影响市场信心。
  3. 身份隐藏:中本聪的真实身份至今未明,若交易比特币,可能会暴露其身份,因此选择不移动。

若中本聪的比特币流入市场,会发生什么?

假设中本聪的100万个比特币进入交易市场,将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

  • 价格波动:100万个比特币约占当前总供应量(2100万)的4.7%,大量抛售会导致价格暴跌(据机构估算,可能下跌20%-50%)。
  • 市场信心:中本聪作为比特币的创造者,其卖出行为可能被视为“看空”信号,引发投资者恐慌。
  • 监管关注:大额比特币交易需通过交易所完成,而交易所要求KYC(实名认证),中本聪的交易可能会被监管机构追踪,引发对“比特币匿名性”的质疑。

中本聪的比特币,永远的市场悬念

中本聪挖的矿(除创世区块)理论上可以通过私钥签署交易进入市场,但实际上,这些比特币已成为比特币网络的“沉默资产”,它们的存在,不仅见证了比特币的起源,也成为市场对“去中心化”信仰的象征,若这些比特币突然移动,必将引发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地震——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它始终是一个未解的谜题。

(注:文中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区块链数据来自blockcha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