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易,这种原始的交易模式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物物交换要求交易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物品,即所谓“双重 coincidence of wants”,一个拥有牛羊的人想要换取农具,那就必须找到同时拥有农具且恰好需要牛羊的人,这在实际操作中极为困难,大大限制了交易的范围和频率,人们常常为了一次有效的物物交换而耗费大量时间去寻觅合适的交易对象,交易效率极为低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物交换的弊端愈发凸显,货币应运而生,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交易格局,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任何商品生产者都能将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购买所需的其他商品,这使得交易不再局限于双方直接的物物匹配,交易范围得以极大拓展,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们都能通过货币进行便捷的交换,货币具备价值尺度的功能,能够用统一的尺度衡量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通过货币可以清晰知道一头牛值多少匹布、一把斧子值多少粮食,避免了物物交换中因价值衡量不明确而导致的交换混乱,货币还有储藏手段等功能,人们可以将多余的货币储存起来,以备未来交易或应对不时之需,这有助于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生产的持续进行。

货币的发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低效难题,让交易变得高效、便捷且具有可操作性,推动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货币是开启高效交易之门的关键钥匙,没有货币的发明,人类社会的经济交流很难达到如今这般繁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