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素退潮?全球视野下BTC交易量的新格局
尽管中国早已全面禁止了境内的加密货币交易活动,但“中国”与“BTC交易量”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至今仍是市场分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维度,当前格局已与往昔大不相同,呈现出“去中国化”与“间接影响”并存的新特征。
从直接交易量来看,以人民币计价的BTC交易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已微乎其微,自2017年监管风暴开始,到2021年最终明确禁令,火币、OKX等原本扎根中国的交易所纷纷将业务重心转向海外,剥离了中国大陆用户,主要的法币交易渠道已转变为美元、欧元、韩元等,链上数据也显示,直接源自中国IP地址的交易活动锐减。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因素”完全失效,其影响转而通过两种间接方式显现:第一是情绪与政策传导,任何关于中国监管动态的消息,仍会迅速被全球市场解读,引发短期价格波动和交易量变化,体现了市场记忆的延续性,第二是矿业的遗留影响,虽然中国已不再是“比特币矿都”,但大量由中国背景矿工迁移至海外的算力,其抛售行为仍会间接影响市场供需和交易活跃度。
今天的“BTC交易量”故事是一个全球性的故事,中国的角色已从曾经的“主战场”转变为重要的“外部变量”,分析交易量时,目光更应聚焦于美国比特币现货ETF的资金流向、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等更主导的因素,而对“中国”的解读,则应更加理性与辩证,避免过度炒作旧有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