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所谓的“虚拟货币交易所”以“高收益”“合约交易”为噱头吸引投资者,缤果合约交易所”等平台的合规性与安全性引发关注,在此必须明确提醒: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交易不受法律保护,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此类交易,投资者将面临极大的财产风险,务必提高警惕,坚决远离。
虚拟货币交易的本质:不受监管的高风险行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的公告和通知,虚拟货币兑换、交易等行为均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所谓的“合约交易所”往往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利用杠杆交易、双向操作等机制放大风险,实则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入场后通过操纵价格、收取高额手续费、限制提现等方式牟取暴利,这些平台没有任何实际经营支撑,也不受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核与监管,其交易价格完全由平台方或庄家操控,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缤果合约交易所”类平台的常见套路与风险
-
虚假宣传,诱导入局
这类平台通常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网络广告等渠道,宣称“低门槛、高回报、稳赚不赔”,甚至编造“名师指导”“内幕消息”等谎言,吸引缺乏风险意识的投资者,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剧烈,合约交易的杠杆机制更是将风险无限放大,一旦市场反向波动,投资者可能瞬间爆仓,血本无归。 -
平台暗箱操作,侵吞资金
许多非法交易所存在“后台操控”问题:当投资者盈利时,平台可能以“系统故障”“风控审核”等理由限制提现;当投资者亏损时,则迅速划扣资金,更有甚者,平台会直接卷款跑路,投资者根本无法追回损失,近年来,类似“交易所崩盘”“老板失联”的案例屡见不鲜,受害者遍布各地,但由于交易本身不合法,维权往往困难重重。 -
个人信息与资金安全无保障
在非法平台注册交易时,投资者需要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平台泄露或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平台通常要求投资者将资金转入私人账户或所谓的“第三方支付通道”,而非正规银行监管账户,资金流向完全不透明,随时可能被挪用或侵占。
监管明确禁止,参与虚拟货币交易后果严重
中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态度一贯明确且严厉,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兑换、交易等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任何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不得为其提供服务,此后,各地监管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关闭了大量非法交易平台,查处了一批相关违法犯罪案件。
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不仅面临财产损失的风险,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理性投资,选择合法渠道守护财产安全
金融市场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而虚拟货币交易的“高收益”本质上是“高骗局”,广大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认清虚拟货币的本质和风险,坚决抵制“一夜暴富”的诱惑,远离任何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及相关活动。
如需进行投资,应通过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经国家批准设立的正规金融机构,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产品,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轻易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如发现涉嫌虚拟货币非法活动,可及时向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金融秩序。
虚拟货币交易如同“空中楼阁”,看似诱人,实则危机四伏。“缤果合约交易所”等平台无论宣传多么华丽,都无法改变其非法金融活动的本质,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远离虚拟货币交易,是每一位投资者对自己和家庭负责的基本选择,世上没有“稳赚不赔”的投资,合法合规才是财产安全的根本保障。